锥形束CT评估利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或可吸收胶原膜进行一期水平牙槽嵴骨增量

更新时间:2020-04-21 17:32
锥形束CT评估利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或可吸收胶原膜进行一期水平牙槽嵴骨增量的效果: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武东乐 译:庄龙飞 审
    关键词:骨吸收,牙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性骨再生,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牙槽嵴骨增量
    摘要
    目的:评价使用自体移植骨块覆盖富血小板的纤维蛋白膜(试验组)或无机牛骨替代物和可吸收胶原屏障膜(对照组)进行水平牙槽嵴骨增量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和方法: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27例牙列缺损且需要进行水平牙槽嵴骨增量的患者(试验组n=14,对照组n=13),在植骨前和植骨后2周和6个月分别进行维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通过对不同检测时间点二维CBCT图像截面的测量来评估植骨区域的体积变化。

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a)术前,(b)骨增量后两周,(c)骨增量后6个月
 
    结果:试验组平均骨体积的吸收率为14.7%,标准差±8.9%,对照组平均骨体积吸收率为17.8%,标准差士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8)。共10位患者在切牙和尖牙区进行手术,平均骨体积吸收率为23.41%,标准差士10.87%,另外17位患者在前磨牙区进行手术,平均骨体积吸收率为11.89%,标准差±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骨增量区域的骨体积变化量总体上未显示明显差异。次要结果显示,与上颌前磨牙区相比,切牙和尖牙区的骨吸收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对照组中。
 
    牙齿缺失可能导致牙槽嵴的广泛吸收,从而对种植体在正确解剖位置的植入产生影响,因此,多种方法被用于进行牙槽嵴骨增量。最常用的手术技术包括使用从口内供区获得的自体骨移植物进行水平牙槽嵴骨增量。骨移植物上方通常覆盖无机牛骨替代物和可吸收的胶原屏障膜,以尽量减少愈合期间自体骨移植物的吸收。然而,研究表明,使用屏障膜会增加骨移植物暴露的风险,从而显著影响治疗结果。
 
    来源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生物血小板浓缩物,被发现可以加速软组织和骨组织的愈合,根据其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的含量,血小板浓缩物被分为纯血小板富集血浆(P-PRP)、白细胞和血小板富集血浆(L-PRP)、纯血小板富集纤维蛋白(P-PRF)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富集纤维蛋白(PRF)(Dohan Ehrenfest, Rasmusson, &Albrektsson, 2009)。体外研究表明, PRF膜可以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胶原蛋白的生成。然而仅有一项动物实验评估了PRF膜对水平牙槽嵴骨增量的可能益处。临床研究表明在牙周治疗、软组织重建术和使用上颌窦提升进行垂直向牙槽嵴骨增量术(Choukroun et al., 2006)中PRF膜可以加速软组织和骨组织愈合。据我们所知, PRF膜在人水平向牙槽嵴骨增量中的使用效果尚未可知(Miron et al., 2017)。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来评估使用自体骨进行水平牙槽嵴骨增量时覆盖PRF膜(试验组)或覆盖无机牛骨替代物和可吸收的胶原屏障膜(对照组)时骨体积变化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19年6月 第4卷 第2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teaching/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