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昌教授
上海九院种植科科主任
口腔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口腔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

上海九院种植牙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相关文章

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9-07-02 09:30
       目的: 讨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
       方法:选择8例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患者,X线骨高度平均5.6mm+ 1.1mm。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分别植入14个种植体。已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1个。
       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临床骨结合。种植体不松。修复体行使功能良好。X片显示上颌窦结构基本完整。同时作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结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是一种临床实用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在掌握了可靠的技术及选择合适的病例基础上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口腔种植修复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成为常规修复技术,以往困难的修复病例如游离端缺牙、多牙牙列缺失等都得到了较理想的修复。骨结合种植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主流种植体。具有优良的骨结合性,缩短了临床骨愈合的时间。但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由于上颌骨质易于吸收,同时上颌骨中存在上颌窦,因此在上颌后牙区种植面临损伤上颌窦的风险,为了避免损伤上颌窦,发展了上颌窦提升技术,通过将上颌窦窦底粘膜不损伤地上抬,为种植体植入提供了合适的空间,临床上多用开放式上颌窦窦底提升术,虽然该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着手术操作难,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等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具有一定的上颌骨骨质高度,进行上颌窦窦底开放式提升术往往面临困难的选择。选择8例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病例,采用闭合式上颌窦窦底提升技术,植入14个骨结合式种植体,探讨临床应用闭合式上颌窦窦底提升术的技术特点。
       一、材料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8例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患者,X线骨高度平均5.6mm+ 1.1mm。游离端修复3例,非游离端修复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6岁,平均50岁+4.2岁。男性6例,女性2例。共植入14个种植体,其中莱顿生物材料公司BLB种植体7个,瑞典Straumann公司ITI种植体4个,美国Sterioss公司Replace种植体4个。
       1.2 手术方法;术前摄曲面断层片,计算种植区颌骨高度,常规术前准备。根据各种植公司的外科手册进行规范手术用先锋钻预备种植窝至距离上颌窦底约2mm,然后用,选择种植公司提供的骨挤压器,由细到粗,逐级敲人上颌窦内。先用最小直径的骨挤压器轻敲进入已备好的植入窝,深度离窦底约2mm。
       每个种植区皆逐级扩大至拟用种植体所需的直径。用最后一级骨挤压器,进一步地轻敲使窦底骨折,窦底黏膜完整地提升。一般在骨凿敲击进入种植窝时,在接近上颌窦底的部位,由于窦底有一层皮质骨,可有阻力增加,骨质变硬的感觉,再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敲击,则可随骨挤压器进入上颌窦内,有明显的落空感觉。取出骨凿,用一较细的尖端圆滑的器械探查可感觉到种植窝底无阻力,然后,放少许邻近部位采取的骨(如上颌结节)和Bio-Oss骨粉放于洞口,骨挤压器将其送入窦底。推送过程中可感觉到阻力逐渐增加。最后,放人种植体体,种植体尖端作为最后的骨挤压装置将骨材料推入压紧。关闭创面。术后常规消炎抗菌。
       二、结果:所有病例观察时间平均17+3.5个月,种植体均不松动,其中11个种植体已完成上部结构修复,行使功能良好。术后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8+1.5mm。患者均无感染。
       三、讨论
       3.1 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上有开放式提升和闭合式提升,开放式提升是在上颌处开窗,通过特制的提升工具将上颌窦底粘膜提升,在提升的上颌窦底处可放置移植骨块或人工骨粉,可同期或分期植入种植体。该术可提升的上颌窦底高度较高,但手术范围较广,损伤较大,多用于上颌后份植入区骨质高度小于5mm的病例。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有两种,(1)简易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技术  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技术最开始是在上颌骨后部份种牙意外进入上颌窦,其中部分成功地完成了骨性融合并行使功能。有学者基于此临床发现,开始尝试有意识地让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内,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骨的高度按医师的要求仅差几毫米的情况,采用标准的骨内种植体骨预备方式钻孔抵达骨壁处,但不穿过骨壁。选择一具有平滑的圆形尖端以及长度超过受区骨厚度3mm的种植体,在完成以上手术步骤后,用一种植体轻敲插入,使上颌窦底内骨折,然后在窦底黏膜弹性限度内升高窦底而不致黏膜的撕裂,然后植入种植体。这种方式效果有限,因为根据种植体支持机理,其支持力要取决于根周骨组织的长度,这种方法植入种植体后,在根尖以上部位没有骨的支持,这必然影响到种植义齿的长期负重。但是在窦底提升不多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可允许引入一较长的种植体,促进了继发根尖周的骨形成并且避免较复杂的手术操作,但目前由于工具及手术方式的改进、骨移植材料研究的进展,采用较为规范的提升技术并不困难,所以目前这种提升方式已较少使用。(2)Summers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技术  这种方式是由Summers医师根据以上思想发展起来的,Summers医师根据较早时期上颌窦成形术原理以及希望将种植体根尖包埋于骨内的想法,发展了这一增量技术。Summers医师设计了一套骨凿,骨凿前端的中心部位凹陷,边缘略为锋利,将骨凿敲击进入种植窝时,其前端的边缘锋利部位将种植窝周围的骨组织刮下堆积于中间的凹陷部位,随骨凿的敲人被推移进入深部或上颌窦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有较多的带有窦底黏膜血供的骨块进入到窦内,成为提升后形成的帐篷状空间内的骨形成中心,更有利于骨再生。按常规方式植入螺旋状或挤压就位式种植体。
       3.2本研究选用目前国内使用的主流种植系统,如莱顿公司的BLBC种植体、瑞典Straumann公司ITI种植体及美国Steri-oss公司Replace种植体。同时使用各公司提供相应配套的骨挤压器,用于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体会基本的手术要点有:(1)术前准备充分,严格适应症选择。术前常规摄曲面断层片,通过放大率公式计算上颌窦窦底至骨平面的高度,虽然根据Summers法作上颁窦闭合式提升,可向上推移窦底6mm左右,但作者上抬窦底高度一般不超过4mm。超过该范围则倾向于进行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2)手术操作轻柔仔细,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不同于开发式上颌窦底提升,是在非直视下进行,多凭感觉进行操作,先用球钻定位,在用先锋钻确定植入方向,当先锋钻钻入4mm时,则用最细的骨挤压器敲入种植窝,一般在敲击进入种植窝时,在接近上颌窦底的部位,由于窦底有一层皮质骨,可有阻力增加,骨质变硬的感觉,再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敲击,则可随骨挤压器进入上颌窦内,有明显的落空感觉。术中还可让病人作鼓气动作,如窦底黏膜有破损,则可见种植窝内有空气吹出,或在种植窝出口处有气泡。(3)在种植体植入种植窝前先将骨移植材料放入窦底,将窦底粘膜提升形成帐篷状空间,再将种植体植入。(4)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同时患者应避免进行大运动量锻炼或擤鼻等动作,避免窦底粘膜受到气压变化的压力。术后摄X片,观察窦底粘膜位置的改变。
       四、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及X片对照,我们认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不失为临床种植中一种简单有效的窦底提升技术,可在一定适应症范围内推广应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research/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