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昌教授
上海九院口腔种植科主任
口腔种植支持固定修复
口腔种植支持活动修复等

上海九院种植牙口腔颅颌面种植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详细]

相关文章

上颌后牙区牙槽嵴位点保存可减少垂直骨吸收: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更新时间:2021-07-23 17:50
上颌后牙区牙槽嵴位点保存可减少垂直骨吸收: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张楚南 译;庄龙飞 审校
        关键词:牙槽嵴保存术,锥形束CT,上颌窦,气化,上颌窦提升,重叠,垂直高度
        摘要
        目的:评估与拔牙后自然愈合相比,牙槽嵴位点保存是否能减少上颌后牙区的垂直骨吸收。
 
        材料和方法:共纳入40名上颌后牙需拔除且根尖突入上颌窦底的受试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种处理方式的一种:使用含胶原小牛骨和可吸收性胶原膜的牙槽嵴位点保存术(试验组)或自然愈合(对照组)。术后即刻及在术后6个月种植体植入前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代表性临床照片和CBCT图片。基线和6个月(m-p)的临床照片。基线的CBCT冠状面(e,g)和横截面(f,h)。基线(i-1)的三维CBCT图像。6个月时的CT全景视图(q,s)和垂直于牙弓的矢状位图(r, t)。6个月(u-x)的三维CBCT图像。白色(试验组)和黄色(对照组)箭头指示窦底
 
        结果:影像学结果显示,试脸组的窦底水平随时间(基线至6个月)保持稳定 (-0.14 mm [-0.31, -0.02])。在对照组中,窦底水平比试验组更靠近冠方(-1.16mm [-1.73, -0.61 ])(p <0.05)。6个月时,试验组的剩余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0 mm [6.36, 8.20]和4.83 mm [3.94, 5.76], p <0,05)。试验组中42.9% 的病例在种植体植入时没有行任何其他的上颌窦提升术,而对照组的所有受试者都需要额外的上颌窦提升术(100%)。
 
        结论:与自然愈合相比,上颌后牙区牙槽嵴保留可以有效地保持垂直骨高度,并减少了6个月后的上颌窦提升手术的可能。
 
        上颌窦的气化是随着年龄增长上颌窦膨胀的一个生理过程,它的发生与遗传、骨密度、既往窦内手术、窦内的气压以及上后牙区拔牙等因素有关。
 
        上颌后牙区在牙齿脱落后很容易发生气化,因此可能导致垂直骨吸收,从而影响种植体植入。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以下情况中,气化发生显着: (a)牙被上颌弯曲的窦底包围;(b)牙根伸入窦腔;(c)第二磨牙拔除,以及(d)两个或多个相邻的牙齿拔除。如果在根尖和窦底之间没有或只有一薄层束状骨板,拔牙窝将无法抵抗来自上颌窦的压力。这可能导致上颌窦底向冠方移动,从而占据之前拔牙窝的空间。
 
       牙槽嵴位点保存(ARP)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因为它可以显著减少拔牙后牙槽崎的骨量变化先前的数据表明ARP可能会阻止气化过程并降低随后后牙区种植体植入时上颌窦提升术的可能。Rasperini等的研究指出,拔牙后六个月的种植手术中,自然愈合的牙槽窝8例中3例需要上颌窦提升,而接受位点保存的6例中只有1例需要上颌窦提升。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假设,有根尖突入上颌窦的后牙区,ARP对干减少上颌窦底下移的疗效会更明显。 
 
        因此,这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上,与拔牙后的自然愈合相比,牙槽嵴位点保存能否减少上颌后牙去骨的垂直吸收。
 
本文刊登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中文版 2020年3月 第5卷 第1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ihongchang1.com/research/1795.html